三角环境研究院: 使良好生态成为绿色动力发表时间:2023-08-01 10:16 最近,市侨商协会常务副会长单位——江苏长三角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格外忙碌,团队在常州、苏州等地的十几个场地调查、环境修复项目正同步推进。走进企业,一眼就看见电子大屏上各项目工地的实时影像。董秘杜纯领告诉记者,对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,既是规范施工的需要,也是自我加压。 在国家政策鼓励下,生态修复成为新兴技术和产业发展领域。作为长三角地区最早从事污染地块调查及风险评估、污染地块土壤及地下水修复、环境规划工作的专业团队之一,同时也是江苏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长三角环境研究院近年来业务稳健增长,土壤及地下水修复工程类、地块调查或风险评估类项目的完成量居全省前列。 立足长三角,辐射全中国。企业在北京、甘肃、青海、山东、辽宁等地都设立了分支机构。“为进一步拓展业务板块,去年我们收购了北京中地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、北京致昇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权,强强联合,协同共赢。”杜纯领介绍,两家公司既有地下水修复方面的技术积累,又有清华大学、中国地质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人才支撑,在技术创新、市场开拓、人才资源等方面,都与企业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共进。 致力化解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,加快生态环境改善,长三角环境研究院还与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、江苏省环保集团等单位,共同成立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土壤污染防治投资基金——疌泉金环土壤基金,总规模达10亿元,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技术和工程服务的同时,发挥基金力量加快项目进度。 环境修复涉及多学科,复杂程度较高。污染历史、污染源分布、水文地质条件等,都可能对污染物产生影响。在尽量不干扰正常生产生活,又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前提下,采用什么方案或管控或修复,考验着“环境修复师”的智慧。 修复汽修电镀场地复合污染地下水的方法、小型化高浓度污染土壤异位热脱附系统、用于环境修复的立式植物墙……以“科技+创新”为驱动,研发副总李海建带领团队,持续攻关新技术、新设备、新工艺。截至目前,长三角环境研究院及其子公司已获15项发明专利、80项实用新型专利、6项软件著作权。 “最近,我们有几套工程级别的专有设备正在开发,还有一项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正在联合申报。”李海建说,考虑到不断有产学研合作项目要开展,现有1500平方米环境工程实验室已不能完全满足需求,后续计划对实验室进行扩建,目标是打造更完备的“产—学—研—用”科技创新平台,通过自主研发、合作研发,形成更多创新成果,推动地方特色产业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,使良好生态成为民生福祉、绿色动力。 上一篇为侨服务“双百”行动启动
文章分类:
合作交流
|